专家齐聚新疆探讨蒲公英产业化路径

2025-07-20 13:24:3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梁乐 通讯员 江斌伟

7月19日至21日,2025年蒲公英育种、栽培技术和综合开发利用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国内50余位农业科学家、产业研究者与企业代表,齐聚乌鲁木齐,共赴一场关于蒲公英的“产学研之约”。

这场会议由中国蒲公英橡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新疆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联合主办,国家中亚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乌鲁木齐)协办。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张立群院士、刘旭院士分别线上致辞。之后进行的学术报告环节,十多名专家围绕蒲公英种质资源挖掘、种植技术以及产业化发展路径等领域,分享了最新的科研成果。

新疆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博士吐汗姑丽·托合提带来“橡胶草耐盐碱种质资源挖掘”研究成果,为西北盐碱地治理提供“蒲公英方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徐霞的“蒲公英橡胶草基因挖掘”报告,意在解决天然橡胶生产“卡脖子”技术,有望让我国在非传统橡胶资源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慧则跨界分享“苜蓿功能基因挖掘”,为蒲公英育种提供跨物种研究思路。

7月20日,参会者还走进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橡胶草乌鲁木齐实验站,实地察看蒲公英从育种到种植的全流程。

新疆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强介绍,近年来,团队已制定并发布橡胶草膜下滴灌种植、沙床育苗(穴盘育苗)、种质资源描述等技术规程,以及冬播种植、果园间作蒲公英橡胶草等栽培技术。同时,在新源县、特克斯县、裕民县、乌鲁木齐等地建立核心示范区510亩。

新疆农科院作物所资源团队副首席高级农艺师张龑介绍,团队的这些研究让蒲公英从荒野杂草变身为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草”、生态保护的“环保草”。新疆盐碱地广阔,蒲公英既能在此生长、改良土壤,带动农户增收,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更要让其种子在产学研土壤里结出硕果。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