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梁乐
“感谢人民法庭,不仅帮助我要回了欠款,还维护了老友的情分。”近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人民法院大丰人民法庭(以下简称“大丰人民法庭”),呼图壁县大丰镇村民王功和拉着朱丽萨的手,不断道谢。
就在几个月前,王功和因多次向老友杨志刚讨要15万借款未果,准备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在大丰人民法庭庭长朱丽萨和同事们的温情调解下,原本关系剑拔弩张的二人,最终达成诉前调解。王功和作出让步,主动免除大部分利息,杨志刚承诺三年内偿还所有金额,并很快支付了第一笔欠款。
“经济纠纷在我们受理的案件中占比很大,尤其是村民之间的借贷纠纷,如果久拖不调、久调不成,容易‘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朱丽萨告诉记者,纠纷调解贵在“及时”和“就地”,基层人民法官就是要把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推动源头预防、就地实质化解。
近年来,大丰人民法庭在家事纠纷和邻里纠纷中,以“多调精判”为原则,更注重柔性化解纠纷,通过与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共同制定《庭所共建实施办法》,打造“五丰调解室”“朱丽萨法官工作室”,努力为辖区群众解决各类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逐步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多元共治”的解纷新格局,让辖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前不久,某壁挂炉销售企业负责人提着一沓厚厚的起诉材料来到大丰人民法庭,准备对180多个没有按时支付壁挂炉购买和安装服务的村民进行集体诉讼。
“这个案件涉及群众多,资金量大,如果不及时处理,企业可能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群众也可能要承担诉讼费。”朱丽萨说,因为法庭人力有限,如何把调解力量“请进来”,让小法庭聚合“大能量”,大丰人民法庭作出了有益尝试。
朱丽萨介绍,法庭联合人大召集群众代表、村两委、老党员等召开现场会,面对面解答疑惑,法律问题由法官解答,政策问题由基层干部现场确认,有效消除群众疑虑,针对个别群众提出的特殊要求,法庭多次入户调解,联合企业人员实地解决,最终,180件纠纷全部成功化解于诉前。
近年来,从“坐堂问案”到“上门巡诊”,大丰人民法庭在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过程中,充分运用新疆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不断扩大司法服务半径,通过线上调解、上门调解、巡回审判等司法举措便民惠企,让矛盾纠纷化解于“家门口”。
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大丰人民法庭成功突破立案、送达、当事人到庭难的工作阻点,积极应用网上立案及开庭传票、法律文书的电子送达方式,使流动人口和当事人因故无法到庭的案件得到及时审理。2021年至今,该法庭通过信息化平台,当庭化解纠纷500多件,有效满足了当事人的司法需求。
从多元解纷到精准普法,从化解个案到培育法治信仰,朱丽萨和同事们年复一年扎根乡村,用实干诠释着“小法庭”的大担当,既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宁,也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了法治动能,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乡土大地的生动注脚。